中心消息
纏人的肺結核
結核病有捲土重來之勢。新發現的北京結核菌株,不但傳染速率更快,而且造成的死亡率也更高。
今日大多數住在較富裕地區的人, 想到結核病時(如果會想到的話),通常把它當成歷史裡的幽魂。古時候,這種頑強的細菌造成無數的人死亡(無論貧富),病人肺中會充滿帶血絲的痰。隨後的幾 個世紀,結核病繼續蔓延,攻擊各種社經地位和階層的人,無論名流還是市井小民。其中較知名的受害者有巴西詩人班德拉(Manuel Bandeira)、作家勃朗特姊妹(Emily and Anne Bront)和設計自由女神的法國雕刻家巴索蒂(Frédéric-Auguste Bartholdi)。到了20世紀初期,人類藉由公共衛生措施、提高生活水準,最後是抗生素以及還算有效的疫苗,開始反擊。雖然2011年有900萬人 罹患結核病、有140萬人因此死亡(主要在較貧困的地區),不過自1990年以來,死亡率已經降低了1/3以上。情況正在好轉,至少看似如此。
然而新的遺傳研究顯示,不只某些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的菌株已對標準的抗生素產生抗藥性,也可能正準備形成比以往更強大且更致命的細菌。一群為數不多但越來越有影響力的研究人員相 信,結核菌株可能沿著意外且極危險的路徑演化著。科學家發現,結核病菌可分為七個遺傳關係相近的菌株,其中至少有一株致病性高得驚人,不但容易產生抗藥性,而且特別適合在目前這個人口和互動都增加的世界裡傳播。
同時,研究人員擔心目前的療法和效果有限的唯一疫苗,實際上可能幫助細 菌變得更頑強。醫生早就知道,沒有根治可能導致耐抗生素結核菌株的出現。然而他們現在意識到,即使根治了也可能出現問題,因為這樣容易把比較溫和、生長較 慢的結核病菌株淘汰掉,而負面的效應就是讓更具侵略性且傳播更快的菌株,腳步站得更穩。
此外,要是目前努力開發新療法和診斷測試不是針對正在全世界散播的菌株,那麼可能註定失敗。如果真的發生這種狀況,有朝一日,全球的結核病患可能會再度增加,而且可能變得更難以治癒,並在目前較少受疾病威脅的人群間廣泛傳播。
但是,還是有樂觀的理由。遺傳研究提供了新見解,能幫助對抗最令人擔憂的結核菌株。美國國家過敏與感染症研究所結核病研究部門的主任巴瑞(Clifton E. Barry III)提到:「也許目標不該是根除疾病。」他和其他研究人員提議,與其試圖消滅所有結核病菌,目標也許應該是保留更溫和且傾向維持在休眠狀態的菌株。當 然,要設計這樣成功的平衡,既困難且又複雜。
一場神秘的爆發這些最新的研究結果源自另一個令人沮喪的突發事件,也就是結核病在 1986年逃出公共衛生專家的掌握。那年,美國紐約市爆發了侵略性極高的多重抗藥性結核病,讓公衛機關措手不及,大約花了10年和數億美元才控制住疾病, 主要的方法是嚴密追蹤發病患者,並確保病人完成6~9個月的抗生素複合療程。(有些患者治療了兩年才殺死所有病菌。)
在此之前,專家對控制結核病的能力自信過頭,因此檢測結核病的計畫幾乎都停止了,研究經費也慢慢減少。1985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結核病的經費少到一年只有 30萬美元,一位研究人員表示,當時研究結核病的學者人數少到可以擠進一台休旅車。一個多世紀以來,紐約市一直是疾病肆虐最嚴重的地方,但也是公共衛生對 抗結核病獲得最大進展的地方,然而在1980年代晚期,當地只有八間結核病診所還在營業。
在短短幾年內,結核病案例穩定下降的趨勢停了下來,在沒有明顯預警下,趨勢逆轉了。即使積極配合的病人完全遵循費事的療法,標準的抗結核病療法也不再能如預期一般制伏感染。